随着2019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下滑,内资市场份额扩大,就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以及长远分析而言,依然是未来可期。
从2013年一直快速发展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,近两年却踩了“急刹车”,自2018下半年急转直下,市场已连续四个季度需求下滑。在2019年下半年市场开始改观并实现增速由负转正,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3.5%。
下图为2015-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及预测(台),数据来源为MIR Databank。
2019年底爆发,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虽对2020年市场造成短期冲击,但也为工业机器人提供“练兵”场景,提升大众对工业机器人的认知,长期来看有利于加速制造业 “机器换人”进程。新形势下,工业机器人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2019年内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,达30%。内资厂商在细分领域进一步实现外资替代。首次涉足工业机器人本体领域的卡诺普2019年出货量超过1500台,未来将从焊接逐渐向搬运、码垛领域拓展。外资厂商受汽车、3C等存量市场影响较大,加之自身战略调整等因素、呈现负增长态势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虽表现不及预期但仍值得长期关注;Nachi、Staubli等有不同程度增幅。未来随着外资厂商不断在中国加大本地化力度,中小型内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,行业格局或将产生新的变化。
下图为工业机器人近些年来外资、内资占比变化,数据来源为MIR Databank。
总体看来,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入需要稳扎稳打的瓶颈,在日益自动化的现代制造业里,工业机器人自然是有一席之地,这一席之地要如何更上一层楼,除了攻克商业社会的心理负担,更重要的依然是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****核心的技术水平需要继续提升。
睿易智能——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方案提供者
